喜好极端、二元对立、钻牛角尖、完美主义、强迫症、咬文嚼字、特色、标签等等一大堆的东西,可能包含了一些统一的内容。
当习惯用01变量(非黑即白)去描述事物时,对事物认知和处理都会呈现巨大的惯性。人的认知和行为是不能达到两段的,但是二元的思维会把人的认知和行为向两段拉扯。
更简单的预测、更理想的体系,减少大脑分支思考。这意味着只要开动脑筋就始终具有向极端思考的趋势。(下文的模糊在这里的语义可以是难以言表、经验主义等)
但其实更加高效的方法是增强对“模糊”的适应性,这能够在许多容易被非黑即白的问题上删掉大部分思考过程,仅通过“可能是什么样、应该怎么做”的手段。因为这种手段虽然会和自己严谨推理的结果相差一些,但是对大多数问题是可接受的。当经验足够丰富时,模糊得出的结果具有先进性。
通过重复练习能够把一些重要的基础内容模糊掉,以提升真的需要运用理性时访问它们的速度。
模糊化的产物包括观念、情感、行为习惯、语感、常用思维过程等。所以思维僵化、行为固定、不敢跨圈其实是对某些不该有的东西模糊化,同时影响了思维和行为的结果。
理性不相信感觉,这估计就是不该有的东西,导致上面那些东西的萌芽、发展,最后能够扭曲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考到任何奇怪的地方,但是由于外界的引导,最后总是走向反叛。
理性不相信感觉的原因,可能是在训练不足时感觉将频繁出错。理性思考由于自动极端化会把感觉出错视为绝对的。
因此个人如果被理性取代情感作为主要部分,这会引导新的情感发生并引领。理性必须是且始终是情感的表现方式。
这将支持传统价值观念继续流行,而抵制一些原来的小众思潮变成社会思想的泥石流。这是通过相识的人之间自然进行的价值传递进行的。
comment 评论区
star_outline 咱快来抢个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