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信息来源是“科普中国”视频号于2025/9/17发布的一个心理学科普视频)
解释注意力涣散(缺失)问题的一个模型
用一些理论解释了一些关键问题,但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先了解,如注意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等。
当出现像认知能力障碍的症状时,原因可能能用注意力缺失的模型描述。
认知能力在之前有把它用几个维度能力描述但是忘了,所以目前可以简单认为难以切换任务、难以长时间专注等都是认知能力问题。
Q1、为什么难以专注?
A1、选择性注意力、注意力资源理论,人的注意力已经被完全分散到其他方面去了,如果在添加新项目时没有卸载旧项目就不能专注。
A1_2、安全感是专注力的前提,当你对沉浸感到不安时,注意力将被用于分析可能的危险而非用于项目。
Q2、为什么难以切换?
A2、奖励系统被即时反馈劫持,当你的注意力正处理一些即时反馈的项目时,转移注意力到这些项目之外会非常困难。
A2_2、对新事物感到不安时也会导致不切换的发生。
Q3、在各种工作上都出现反复分心的解释?
防御模式、安全感是专注力的前提,当你对沉浸感到不安时,你既不能专注于旧项目,也难以切换到新项目。
A3、认知系统功能紊乱、难以启动、维持、切换注意力,这既有可能来自不安全感,也有可能来自奖励系统劫持。
Q4、描述紊乱的症状。
A4、分心、拖延、焦虑、矛盾、拒绝新的开始
Q5、描述劫持的症状。
A5、抗拒、冷漠、逃避深度投入的行为,这可以属于上面的难以切换、拒绝变化的一种类型。
Q6、一些常见的自我矛盾点。
A6、试图多线程工作但结果往往不佳,这估计是因为多线程是少部分人的专利。自我批评对注意力重构效果不佳,因为批评会分散注意力。
Q7、解决方案。
A7、认知空间恢复,这主要是通过渐近式的行为,通过短时间轮换行为,时间从短到长;以及通过一定时长的解放注意力的训练完成,但是注意力要完全从各种事物上放空会比较困难,因为这可能导致它集中在放空本身上。
A7_2、主动即时反馈,训练在深度投入行为上分段主动反馈的能力,就能从被动反馈的项目中解放注意力。
能想到的一些其他关联内容
注意力涣散可能来自于不安全感,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不自信,不自信可能来自于自我批评严重,自我批评严重来自于注意力涣散。
通过常被讨论的“与自己和解”的模型解决最后一个环节的问题。
对各种新事物失去兴趣,其理由可以是习惯性的拖延或者潜在的不安全,也有可能是被旧事物劫持。
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只想躺着什么的大概好好睡一觉就能解决,估计是累过头了,其他的可能性想不到。
劫持项目的表现可能是一闲下来就想干的事,说明空闲注意力容易被劫持项目夺走,项目自然包含各种“脑腐”模型里提到的东西,但是部分闲着没事就看文献的行为不方便定性。
记忆能力、社会交往能力、逻辑推理能力也属于认知能力的一部分,认知能力的范围有点太宽,某种意义上它和人的思维是一个意思。
comment 评论区
star_outline 咱快来抢个沙发吧!